“华为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于2020年5月22日正式开赛,报名截止时间2020年7月20日,初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0年7月22日。决赛时间暂定2020年8月中旬,具体时间将根据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情况和教育部有关要求进一步确定,并提前通知,请各培养单位提前安排大赛动员部署和参赛队伍选题工作。
根据疫情情况与防控要求,结合大赛决赛评审的实际需要,部分决赛环节可能改为采用网络方式进行,决赛阶段作品答辩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与答辩方式待决赛名单公布后另行通知,相关事宜详见大赛官方网站。
(1)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在读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含留学生)和已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学校保研、录取证明)及国外高校在读研究生均可参赛。
(2)以参赛队为基本报名单位,每个参赛队由两至三名学生组成。每个参赛队可选指导教师一名或两名,设置队长一名。每位指导教师至多指导三个参赛队,每位参赛队员只能加入一个参赛队。
参赛队在大赛官网上注册、完善报名信息、组队。参赛队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后,参赛队在官网上提交参赛作品。
(4)在初赛阶段,参赛队可以选择自主命题,也可以选择企业命题。对于选择企业公开命题的参赛队,其作品将由企业进行评审。企业公开命题的要求详见官网。
(1)参赛作品面向集成电路设计和半导体器件设计等方向。可以结合研究课题,提交相关的创意、创新或创业作品。
(2)参赛作品为带语音讲解的PPT和附件。附件包括但不限于参赛团队照片、必要的技术文档、样机照片等。创“芯”大赛不要求参赛队伍提交实物。
(3)PPT是初赛评审的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背景、设计原理、创新创意、功能/性能演示等内容,PPT必须提前录制语音讲解,并可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播放时间不超过8分钟。
(4)参赛团队照片2张,其中全体成员(包括指导教师)合影1张,全体成员在参赛单位标志物前合影1张,单个图片大小不超过2 MB。
(5)将PPT和附件打包在一个文件夹中并压缩,命名为“参赛单位-参赛队-作品名称”并提交至大赛官网。
(7)不限制参赛作品所使用工具的品牌,型号和版本,由参赛队自行选择,所使用软硬件工具的品牌不影响竞赛成绩。
(1)创“芯”大赛分为两级评审:初赛评审和决赛评审。初赛评审采用网络或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决赛为现场赛,采用答题、答辩及竞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疫情情况与防控要求,结合大赛决赛评审的实际需要,部分决赛环节可能改为采用网络方式进行,决赛阶段作品答辩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与答辩方式待决赛名单公布后另行通知,相关事宜详见大赛官方网站。
(2)初赛评审方式不要求参赛队员到达评审现场,评委通过参赛作品的电子文档进行评审。如有需要,评委可要求参赛队员通过QQ、微信等通讯工具进行视频、语音远程答辩,以求对参赛队和参赛作品充分了解,做出合理的评审决定。
(4)答题环节。该环节由基础题及上机设计两部分组成。参赛队的每位成员须独立完成基础题,其平均分作为参赛队的基础题成绩;上机设计题分为集成电路设计类(方向:数字、射频、模拟、混合信号)及半导体器件类(无细分方向),参赛队任选其中一个方向并集体完成。此环节的综合成绩排名前50名的参赛队伍晋级答辩环节,其他参赛队伍不参加答辩环节。
(5)答辩环节。所有晋级的参赛队参加答辩环节,答辩内容为初赛阶段提交的参赛作品(选择企业命题的队伍也可以采用自主命题作品)的现场演讲,并回答评委的提问。选取前15个队伍参加竞演环节。
(6)竞演环节:每个参赛队进行路演,并回答评委问题,由评委及现场观众共同打分,得出最终名次。前3名为本届创“芯”之星荣誉的获得者。
a.团队一等奖15名,前三名队伍获得“创芯之星”,奖金5万元,获奖证书、奖杯,其余队伍奖金2万元,获奖证书、奖杯;
(2)不能组队参加本届竞赛的单位可以派员进行观摩,每个单位可派1-2名代表,观摩人员交通费和住宿费用自理,承办单位将提供有关方便。具体观摩方案请关注后续通知。
(3)进入决赛的参赛队必须自带电脑(及网线转接口)。决赛现场将为每个参赛队伍提供2个标准有线网络接口,可连接至大赛服务器。大赛服务器所需接口软件及服务器内安装的软件列表将于决赛前提供,请关注后续通知。
(4)根据疫情情况与防控要求,结合大赛决赛评审的实际需要,部分决赛环节可能改为采用网络方式进行,决赛阶段作品答辩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与答辩方式待决赛名单公布后另行通知,相关事宜详见大赛官方网站。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